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该标准规定了机器人制造数字化车间的系统组成、通用要求及互联互通互操作要求,从系统组成、网络架构、交互数据三个层面进行统一描述。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沈阳自动化所联合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试验验证,进一步提升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机器人是制造业的重要装备,建立机器人制造数字化车间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而消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是构建数字化车间的关键支撑。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机器人制造数字化车间装备互联互通和互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41256-2022)发布,并将于2022年10月1日出版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机器人制造数字化车间的系统组成、通用要求及互联互通互操作要求,从系统组成、网络架构、交互数据三个层面进行统一描述。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沈阳自动化所联合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试验验证,进一步提升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机器人是制造业的重要装备,建立机器人制造数字化车间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而消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是构建数字化车间的关键支撑。